关于这个问题,设计师的观点有两个极端——要么过于悲观,认为插画师终将被 AI 取代;要么过于乐观,认为 AI 绘画是玩具,不值一提。
我觉得要正确看待 AI 绘画,对于设计师的未来,不能过于乐观,也不要过于悲观。
AI 绘画:并不是“缝合怪”
这张图片经常用来作为“AI 绘图是缝合怪”的证据,此图在 StyleGAN 模型下,用带有“猫”的描述生成。
要讨论 AI 作图,就最好深入理解它的作图原理。用“拼贴”、“缝合”来形容目前的 AI 绘画,显然是低估了当前 AI 的能力。
以 Dall-E2 为代表的 AI 作图过程,是在海量的样本训练中“学习”了样本的表达方法。比如“小狗”、“猫咪”是什么样子,“骑马”、“打仗”场景如何表达,“吃”、“吹”、“唱”、“演奏”是何场景,“印象主义”、“达达主义”是如何表现……这些都被 AI 从样本集中学习过来。
经过这些学习过程的 AI 生成的图片已经初步超越了“东拼西凑”的水平,比如让 AI 画一个“柯基犬用小号吹出火焰”,可能在它的样本库中不存在这个荒诞的图片,也不存在“拿着小号的柯基”、“冒火的小号”,但 AI 可以理解什么是“柯基”、“小号”、“吹奏”、“喷火”……然后生成一张全新的画作。
上面这个过程,已经开始接近人类在某些场景下的绘画过程了。
回到上图,它的问题出在“训练”这一步:其样本集是在网络上抓取的,可能这个 AI 在训练样本时,使用了大量 Shutterstock 图库的带水印图。这样一来,AI 就会认为这些水印也是“猫”的重要特征,所以在生成“猫”的图片时会带上这个水印。
人类设计师:何去何从
我们来看下设计师到底承担了哪些工作。商业设计的完整步骤一般是:同理 →定义 →发散 →原型 →测试
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步骤,假设你是独立插画师,接了某品牌活动的插画需求,那么你需要:
- 和客户深度沟通,理解此次活动的需求。比如客户说“要大气”、“就那种感觉…你知道吧”……你都要深度沟通直到理解——同理;
- 理解了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,对插画的类型、风格、主体有基本方向——定义;
- 从定义出发,给自己提出很多方案——发散;
- 根据发散思考的结果,绘制相应的草图——原型;
- 初步交付给客户评审——测试。在这个步骤中,客户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,无论是局部修改还是推翻重来,你都可能要重复1~4的步骤,直到最终交付。
可以看出,目前的 AI 很难进行同理、定义和测试步骤,它只能完成“发散”、“原型”两个步骤。也就是说在常规的设计流程中——
“AI 取代设计师”还只能是天方夜谭。
那未来 AI 工具和设计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?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关系:
- AI 成为设计师强力的工具和助手,某些“助理设计师”的角色将被 AI 取代。注意,这和设计师的水平、资历无关,AI 可以成为所有设计师的工具。实际上,已经有一批设计师在使用 AI 辅助创作了。
- 低创意、标准化的设计工作将被 AI 取代,比如某些类型的插画定制(甚至是“仿制”)业务,将改由需求方或“AI 操作师”直接操作AI完成。
或者可以说,只要设计师的工作中存在和人类共情、定义需求等流程,而不是成为“绘图机器”,那么他的工作就不会被 AI 取代。
至少在 弱人工智能 时代会一直如此。
题图:Midjourney – a robot becomes God, CG Illustration Style